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单挑科技领域最热门的两大方向——人形机器人、AI,话题热度不减,被他攻击的两大行业群情激愤。他这么说,到底是人间清醒还是博人眼球呢?
先来看朱啸虎的理由:“具身智能……商业路径还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我们喜欢的是可持续的,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今天我觉得在这里面还看不太到。”
此话一出,机器人赛道上的VC以及科技公司几乎炸圈。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第一个跳起来,在朋友圈喊话“朱老板别闹”,并表态称“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就没那么客气了,公开回怼:“我认为他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人形机器人在五年之内几乎无处不在,这是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以来最刺激的一次工业革命”。
在随后召开的中关村论坛主会场上,朱老板并没有收敛,而是“炮轰”起科技圈的另一大顶流——AI。
朱啸虎认为,过去五六年同样在经历类似的历程。元宇宙、SaaS(软件即服务)、大模型等概念先后成为热点,却在短期内迅速降温,“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热度非常高,但是很快证伪,今天,没人再看元宇宙、没人再看SaaS”。
需要指出的是,朱啸虎并没有一味在“喷”科技泡沫,他同样提到了AIGC时代潜藏的机遇,即AI应用和场景。朱啸虎称,“虽然AI发展火热,但不能盲目跟风,应理性看待,将重点放在能够实际产生效益的应用场景上,快速实现产品落地,创造实际价值。在AI的创业过程中,不要过度投入底层技术研发,因为底层模型逐渐开源,单纯依靠技术难以建立竞争壁垒,执着于底层技术研发可能会陷入误区。”
在当天的论坛上,他还补充了一个案例,“美国一家专注于医生和病人问诊会议纪要的企业,把语音记录下来自动转成文字并生成病历卡,面向医院收费。这个细分场景看似简单,但要做到高准确率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而这些努力也成了企业的护城河。”朱啸虎说道,“星辰大海最后都是红海,‘苦活累活’最后才是护城河。历史是重复的,今天很多投资人不敢投AI应用,觉得没有壁垒,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在早期也看不懂滴滴、小红书、饿了么,认为没有任何壁垒。”朱啸虎认为,AI应用创业者应该勇于承认自己没有壁垒,但可以凭借更懂用户和产品取胜,并且在很多非AI能力上建立自己的壁垒,例如需要人工交付的苦活、累活,这是互联网大厂不愿意干的。
事实上,随着开源模型、算力成本不断降低,国内头部模型与海外差距日益缩小,AI应用大于底层技术的投资逻辑已非朱啸虎的一家之言。与其会上试图传达的观点一致,目前海外的许多VC以及国内VC/PE已经很少再重金投向AI基础大模型,而是把更多的资本投向了AI应用,他们认为围绕AI场景的建设比AI模型本身更具备商业前景和价值。
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人看来,AI应用确实是当前AI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尤其在基础大模型竞争格局逐渐稳定后,应用层的商业化落地成为更确定的投资焦点。
国金证券表示,近期全球聊天助手访问量普遍增长,海外应用ChatGPT、Gemini和Claude环比增速接近10%。国内应用中,通义千问表现亮眼,环比增长超16%,豆包和文心一言也实现了个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