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体检季,最近你去体检了吗?杭州的郑女士这些天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上周刚拿到体检报告,腹部彩超提示她有“胆囊息肉”,这让她既害怕又担忧,良性还是恶性?今后会不会变癌症了?息肉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常见的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鼻息肉、声带息肉等。查出息肉,心里不免忐忑。息肉和癌症关系密切吗?哪些息肉容易癌变?哪些息肉要尽早切除?哪些息肉定期观察即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胃息肉约90%为增生性或炎症性息肉 癌变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碰到最大的胃息肉患者是一个13岁男孩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实教授介绍,胃息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两种息肉占胃息肉的约90%,癌变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甚至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皮肤上长了一个老茧。”而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混合型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相对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来说,这类息肉的癌变可能要高,统称为“癌前病变”,虽然还不是癌,却有变成癌的倾向。这三者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最高,之后依次为混合型腺瘤、管状腺瘤。但癌变可能也不是100%的,所以看到腺瘤性息肉也不必太紧张甚至恐慌。“临床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只要看到息肉就要求医生帮忙切除。为什么?不放心啊,息肉跟肿瘤一样同样都是‘肉瘤’,以后变成癌了怎么办。当然,这种警惕性是好的,患者的想法我们也能理解,但对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类危险性非常低的息肉来说,是不主动建议切除的。”王实教授说,虽然切除也没有大影响,但这里的没有“大影响”是建立在切除时没有给胃体带来较大损伤(内镜下息肉切除的主要方式为电凝烧灼、套扎电切等)的前提下。如果操作不当,电损伤较大,形成一个小疤痕,时间久了也许会有一些不适的症状。王实教授提到,胃息肉大部分都是小于1cm的,大息肉比较少见。近几年,王实教授碰到最大的胃息肉患者是一个13岁的男孩,出现了黑便、腹泻还伴有间歇性腹痛来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7cm×7cm鸡蛋大小的隆起型新生物,内镜下完整剥离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胃息肉样增生性病变。“后来跟家长聊天,了解到他们做生意忙,常常没时间给孩子做饭,后来又生了二胎,更加没时间管儿子了。男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总爱买辣条、泡椒猪皮、香辣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吃,持续了两年多。”王实教授表示,大部分息肉没有明显症状,像男孩这样长到这么大的毕竟少见,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因此还是需要定期胃镜筛查发现。“胃息肉的成因并不十分明确,但考虑和遗传、不良饮食习惯、药物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