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有些老人会出现极端情况,如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明显加重、突发心脏病去世、神经系统受损等。这些疾病和新冠病毒有什么关系?如何预防和及时发现?记者采访了医生,结合病例加以解读,梳理出目前老年人“阳康”后可能引发的症状有哪些。有人性格变了有人记性差了最近一段时间,90岁的赵奶奶常常自言自语,对着墙壁或者空椅子胡言乱语。房间里的柜子成为她最“关注”的对象。“柜子里有人!”每到凌晨,赵奶奶就裹着被子大声呼喊。平时负责照护她的阿姨带着赵奶奶一次次检查柜子,表示里面除了衣服和杂物外什么都没有。但这只能让她安静几分钟,没过多久又开始呼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病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叶为赵奶奶做了详细血液生化检查和脑电图、头颅CT等,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联合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为“阳康”后新冠病毒对大脑损害所致。“在我们病房中,和赵奶奶病情类似的有三四个。”周叶回忆,医生们明显感觉到,老年人“阳康”后神经系统症状会有比较明显加重。这一个月来,周叶在门诊中接诊了10余位像赵奶奶这样的病人,而且年龄越大,症状加重的程度会更加明显。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有着同样的体会。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胸闷气急,由女儿陪着来看诊。询问病情时,周勇发现老人神情呆滞,往往要叫上好几次才会有反应。老人的女儿说,父亲原来就有阿尔茨海默病,因为家人照顾得好,病情控制得不错。春节前,老人感染新冠,躺在床上不言不语,等身体恢复后,他们觉得父亲变得更沉默了,甚至认不出部分家人。周勇介绍,在接诊的“阳康”病人中,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60多岁的王大伯患有冠心病,平时喜欢跑步。“阳康”后一个月,他自我感觉已经完全恢复,便又开始晨跑。前几天早上,他跑着跑着突然倒地,被送到邵逸夫医院后,直接进了ICU,所幸抢救及时,目前已无大碍。周勇提醒,“阳康”患者需留意肺栓塞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急诊就诊的风险。新冠感染导致的高凝状态、久坐或长期卧床患者,如出现下肢浮肿、呼吸困难、胸痛与咯血,需警惕肺栓塞可能。还有一位姓杨的病人,疫情管控期间体重增加,“阳康”后睡眠时打呼噜的频率和声响加重,让家人都睡不好觉,记忆力开始下降,脾气变差。家人陪他到精神科就诊,没有发现病因所在。于是,他们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看“呼噜病”。周勇听了描述后指出,病人精神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后遗症,也被称为“新冠后”状态、“长新冠”状态。打呼噜属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感染新冠之后,部分人群心肺功能受损,机体氧供下降,打呼噜会进一步加重缺氧,导致全身尤其是脑部缺氧加重,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有害影响或随时间推移减少周勇向记者提供一套来自医学权威数据库的研究分析报告。其中,一项对出院回家的重症新冠患者研究显示,近40%的患者在出院两个月后仍无法恢复正常活动。轻症至重症后的患者会出现以下这些持续症状:乏力、肌无力和耐力差,呼吸困难、慢性咳嗽、胸部不适、味觉和嗅觉改变、肌肉骨骼疼痛、神经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问题)、心理症状。心理症状指新冠患者的具体精神症状和疾病,常见的有认知损害、焦虑障碍、抑郁障碍、PTSD、睡眠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其中焦虑最常见。周叶也提到,一项针对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全美50个州就诊的6245282名老年人(年龄≥65岁)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对于(65岁以上)人群而言,感染新冠后一年内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会提高50-80%,特别是85岁以上的患者和女性患者,风险增加最高。但专家表示,病毒的有害影响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通过炎症或免疫反应间接作用,可能在感染后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阳康”一年内建议做大脑健康体检对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需要长期评估。周勇建议,对于新冠后依然有间歇性或持续性心肺症状的人,或有肌无力、乏力等全身症状的人,可以通过12导联心电图检查、胸部影像和肺功能检查进行初步评估。有持续性心脏症状(尤其是心悸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人,可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周叶则强调,65岁以上老年人一定要多加重视,“阳康”一年内建议及时做大脑健康体检,掌握脑健康状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模式和健康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睡眠,多进行脑力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并完善脑电图、头部CT、电解质等相关检查,考虑是否存在脑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大脑方面的器质性疾病。同时评估全身状况,排除是否由其他疾病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