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技术带来近视手术新突破

2025-04-10  A+ A-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10秒完成扫描!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 

手术更精准、更安全,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近日,备受瞩目的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及创新微创手术SMILE pro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开启眼科屈光手术智能化、高效化新篇章。

“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副院长、屈光手术专家赵向阳主任医师说。

超快!10秒制作出角膜透镜

手术效率提升36%

从事近视手术20多年,赵向阳见证了近视手术从技术到设备的更迭。2024年3月31日,在博鳌乐城先行区,赵向阳第一次和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设备亲密接触后就被深深震撼,“快!太快了!”

“第一代全飞秒,激光扫描时间是24秒,而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将扫描时间缩短到了10秒,10秒就能制作角膜透镜,手术效率提升36%。”赵向阳介绍。

24秒到10秒,看起来似乎时间都很短,但对于近视手术这样的精密操作而言,约2.5倍的激光扫描效率提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失吸的概率降低了94%”。赵向阳解释,失吸是指在激光扫描过程中,由于患者过度紧张导致眼球转动,而无法被有效固定,从而影响手术精度和效果的一种情况。在全飞秒激光手术中,失吸通常发生在10秒后。据报道,SMILE(全飞秒激光手术)过程中发生失吸的风险为0.8%-4.4%。

“在我们医院,每年也会有少数失吸的病人,他们上台后过度紧张,眼球来回转动或者头位偏移,无法很好地进行固定,从而导致扫描失败。而现在,10秒的扫描时间,可以说是一晃而过,消除了病人的恐惧,也减轻了医生的压力,失吸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赵向阳强调。

此外,提高了扫描后角膜组织的光滑性。“飞秒激光扫描后角膜组织会产生气泡和水,这个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再逐步消失。在气泡变大过程中会引起角膜组织变形和不规则。而10秒的扫描速度,气泡还没来得及变大变形就消失了,进一步提高了视觉质量。”

自动中心导航定位、眼球旋转补偿功能

手术更精准、视觉质量更好

自动中心导航定位是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又一大特色。

赵向阳解释,做全飞秒激光手术时,首先需要把激光的扫描中心精确定位于视轴,也就是我们的视觉中心,第一代全飞秒要靠医生的肉眼来判断视轴,存在定位偏差的可能。而现在,可以把术前检查测得的视轴数据输入系统,进行量化,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瞳孔中心,并自动导航到视觉中心,也就是视轴,进行精准定位,误差仅0.01毫米,偏中心切削的概率大大降低,减少并发症,提高了视觉质量。

一直以来,对于高度散光患者来说,全飞秒手术是一个挑战。由于矫正散光需要精确定位轴向,以往的全飞秒手术矫正高散光后视觉质量会相对差一些。

“打个比方,在激光扫描过程中,病人的眼球会转动。如果碰到一个高散光病人,他有250度散光,散光方向为175,原来医生只能凭经验识别散光轴向,而现在有了眼球旋转补偿功能,将术前测定的所有数据,包括角膜形状、虹膜识别、散光方向和度数等都输入系统自动调整好,经过自动眼球旋转补偿功能,仅1度的误差,对散光患者来说非常精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残余散光,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赵向阳说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有了炫酷的机械手臂加成,激光臂和显微臂灵活配合,上下左右前后摆动,实现中心定位。

“以前的手术,需要不断调整患者的头位、眼位,调整床位来匹配,而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可以实现病人不动,只要通过像机器人一样灵巧的机械臂多维度摆动便能完成精准定位。”

赵向阳表示,总体来讲,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扩大了适应证,“原先全飞秒的优势都在,除此之外,原来不能做全飞秒手术人群现在可以做了,原来可以做全飞秒的人群,并发症减少了,舒适性更高了。”

据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在浙江省内率先引进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及创新微创手术SMILE pro,近期将到院安装。

“期待这个‘新武器’能给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一起感受技术革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赵向阳说。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