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手术是无影灯下最为复杂又惊心动魄的操作之一,也最让患者望而生畏。一提到心脏搭桥,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胸膛被打开的画面,加上术中麻醉的风险、术后感染的风险和痛楚……让不少患者尤其是长者,非常抗拒。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脏搭桥技术已迈入微创时代。今年85岁的吴大伯(化名)就是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受益者,术后三日便能下床活动。浙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陈绍稀表示,原本心脏搭桥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敢触碰的“禁区”,而今在微创技术的支持下,这一术式正在让越来越多高龄患者获益。
血管内已支架叠支架高龄老人寻求治疗新手段“陈医生,我最近又胸口闷了,去心内科复查后让我来你们科室进一步治疗。”近日,吴大伯走进陈绍稀副主任的诊间。了解得知,大伯年过八旬,患“三高”多年,十年前查出了心脏前降支近中段多处狭窄。这些年间,他陆续接受了3次心脏支架植入,在3根发生病变的血管中前前后后共放了8个支架。
前段时间,吴大伯又感胸闷不适,活动受限。久病成医的他有所警觉,于是来到浙江医院心内科就医,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得再放入3个支架才能血管堵塞问题。考虑吴大伯年事已高,且已放置多个支架,心内科医生建议他可转至心脏大血管外科寻求更优解。
对吴大伯进行检查评估,陈绍稀提出了微创搭桥的手术治疗方案,不用“开胸锯骨”,一个小切口,就能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血管搭桥。据悉,浙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从2023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已实施该项手术近40例。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冠脉搭桥技术,这种术式通过较小的肋间切口(切口约5-8cm)进入患者胸腔,相较于传统开胸搭桥手术(切口约20cm),创伤小,不破坏胸廓的稳定性,恢复时间较短。
吴大伯及其家属综合微创搭桥和介入支架利弊后,果断选择心脏搭桥。综合患者具体病情,浙江医院立即组织了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手术部、心脏康复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等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全面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治疗细节。
日前,陈绍稀团队成功为吴大伯成功实施微创搭桥手术。他从患者一侧胸部第五肋间切开一个约6厘米长的小口,再使用胸腔镜辅助下从胸壁上游离一段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搭桥,取大隐静脉与其它两支血管搭桥,使血液绕开狭窄部位顺畅流通。整个手术耗时约5小时,出血量非常少。
“一做完手术,我立马就感觉胸口不闷了,人也有精神了!”吴大伯说,术后效果立竿见影;第三日他就能下床行走;一周后便顺利出院。
切口小,恢复快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照样能搭桥什么是心脏搭桥手术?陈绍稀解释,如果把血管比作河道,血液就是河水,河道的某一处堵塞了,河水就流不过去。这时,如果绕过堵塞的区域另外挖一条河道引流,那么河水就能恢复流动。同理,冠状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堵塞,通过手术另外接一段血管,使血液绕过狭窄阻塞的部位,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这就是搭桥手术,医学上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使用的血管取自患者本体,可以是胸廓内的乳内动脉、前臂的桡动脉,或大隐静脉。
“在无法放置心脏支架、血管钙化严重、植入支架内膜增生、有缺血性心肌病等情况下,通过心脏搭桥能进一步解决心功能不全问题,乳内动脉20年畅通率达90%。”陈绍稀指出,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要正中开胸、劈开胸骨,有些需要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风险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胸骨恢复起码就需要3个月。为克服不足,不停跳搭桥技术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与常规冠脉搭桥术相同的疗效。发展至今,腔镜辅助下微创搭桥术不需要体外循环,直接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且不用开胸,几乎无胸骨并发症。
应对心血管疾病,陈绍稀强调,治疗后更重要的依旧是日常综合管理,规律服药、控制“三高”和体重、戒烟戒酒,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要给血管反复“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