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收到一副解剖模型和一封感谢信 背后是一份长达十年的情谊

2025-04-01  A+ A-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一副解剖模型。前段时间,浙大二院胸外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虽然已近十年,你们的名字仍刻在我的心里,每次回忆起来都让我无比感动——你们不仅救治我的身体,也在疗愈我的心。”信件的落款是“已愈患者崔×”,时隔多年,胸外科柴?主任医师依然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即将毕业却被诊断出恶性肿瘤

她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

柴?主任第一次见到崔女士,是2015年。

那时崔女士27岁,还在杭州一所知名大学读研究生。回老家过暑假时,突然有一天,她感觉手抬不起来,接连几天都没法自己穿衣服、扎头发,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她住院观察。

“那时候还年轻,不觉得自己会得什么大毛病,也没太在意,就提前结束假期回了杭州。”没想到,回杭州后,崔女士又陆续出现吞咽不舒服、眼皮抬不起来等症状,人也总是觉得困倦,她去了校医院的耳鼻喉科、眼科检查,眼科医生告诉她,这很有可能是肌无力导致的,建议她到大医院去看看。

崔女士先到了浙大二院的神经内科,医生拍了片子后让她回去等待结果,然而,就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她的症状快速加重。“眼皮好像越来越沉,吃东西也费力,越轻的东西越拿不起来,连宿舍上铺的床都爬不上去了。我那时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比我想的要严重。”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医生告诉她,她得了胸腺肿瘤,给她写了一张小纸条,让她去胸外科找柴?主任。

“当时我拿着那张纸条呆坐了很久,觉得心灰意冷,完了,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了。”崔女士说,那是她人生的最低谷。

“你还年轻”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温暖和爱

在同学的陪伴下,崔女士来到了柴?主任的诊室。

她还记得,柴主任仔细翻阅病历后,看着她说了一句“你还年轻,要努力活下去”,语气中有关爱也有惋惜,这让她心里五味杂陈。

柴主任说,崔女士的病情当时确实很严重,属于疑难杂症,恶性肿瘤体积大,而且位置刁钻,就在胸骨后面和心脏大血管的前方,且诱发了全身肌无力,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但不手术又无路可走。

崔女士“绝处逢生”,住进了柴?主任管理的病房。但手术依然困难重重——胸腺肿瘤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呼吸吞咽,即使有药物维持,手术中依然有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风险,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连手术床都下不了。

医护人员的关爱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崔女士还记得,自己失眠时,护士会陪着她聊天,开导她;看到她无力撕开早餐袋子时,第一时间上前帮忙;发现她流鼻血,医生立即去找耳鼻咽喉科会诊……

“他们不仅救治我的身体,也在疗愈我的心,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温暖和爱。”

手术当天,柴?主任主刀,过程艰难但顺利。术后,崔女士被转到了ICU病房。

虽然肿瘤切除得很彻底,但肌无力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三年,崔女士又经历了几次住院、放疗,药物治疗,身体也在休养中慢慢恢复。

毕业时匆忙留影 十年情谊从未淡忘

2019年的一个周一,崔女士戴着博士帽、穿着学士服,敲响了柴?主任诊室的门。

“如果没有你们,我怎么能走到今天?”那天,崔女士和柴主任匆忙合影留念,但对她而言,这还远远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

虽然这些年求职辗转,对柴?主任和医护团队的这份情谊始终留存在崔女士的心里,直到最近,生活状态逐渐稳定,她下定决心,要认认真真地手写一封感谢信,向柴主任和团队表达谢意,完成这十年的夙愿。

除了信件,她还特地挑选了一副16部件的胸腔解剖模型,可用作医学教具,“医者仁心,医学不断进步,希望那些和我有同样遭遇的患者都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看到曾经的患者这么努力,能够更好地回归生活,就是我们最大的宽慰。”收到感谢信,柴?主任内心也十分感慨。作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大二院胸外科首任科主任,他说,科室自2009年成立至今,从最初5个人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拥有4个普通病区和一个重症监护病区,年手术量近1万例。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方面,更是全国领先。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