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唯有改革才能解发展之忧、前进之惑、顽疾之弊、民生之困。近年来,各领域的改革,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改革体验官”报道,由记者和基层群众作为改革体验官,亲身感受我省各地各领域,如何通过一项项改革,让企业和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临安区锦城街道横街村家庭医生应迎春为村民陈洪妹测量血氧饱和度。 本报记者 周逸 摄
一辆标着“临安巡回诊疗车”字样的大巴车,开进了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横街村。车内分隔成3间检查室,配备了B超、心电图机、X光机等。1月5日,记者跟着这辆特殊的大巴车来到天目山。随车入村的,还有来自区医院的专科医生、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他们穿着蓝色制服,拎着红色看诊包,组成“1+1+1”团队进村服务,为横街村村民看诊。这辆大巴车和医生,均属于临安“天目医享”团队。去年5月开始,临安区打造“山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全省共富试点项目,像这样的大巴车,临安有5辆。它们和其余20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车一起,每个月由“天目医享”服务团队开进大山。“你来我就安心啦。”看到医护人员上门并送来药物,感染新冠病毒卧病在床的村民陈洪妹脸上顿时有了一丝笑容。在山区面积占90%的临安区,像陈洪妹这样的山区老人有5.8万。陈洪妹家距离最近的区级医院有近一小时车程。“阳”了之后,常年需要借助轮椅行动的她很担忧:出门看病可是个大麻烦。乡村医生应迎春来到陈洪妹床前,给她量了血压、测了血氧饱和度,告诉她不必担心:“现在指标都正常,情况还不错,如果有需要拍片子、做化验,我们也会把大车开过来,你不用出门,在家就行。”当大巴车开进村里,这个原本只有一间小小卫生室的村庄,就有了一家“流动的微型医院”。在这之前,昌化镇孙家村的吴奶奶通过开到家门口的巡回诊疗车,仅用不到半小时,就做完了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了健康隐患。经家庭医生转诊治疗后,吴奶奶的病情已明显好转。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党委委员、副院长马晓春介绍:“以往在卫生室初步就诊的村民,现在可通过诊疗车做进一步检查,我们的家庭医生和来自区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可以进行现场诊断、治疗、配药,并现场医保结算,大部分村民不用再进城看病。”聚焦20万山区群众看病检查难、诊疗难、配药难、预防难等“四难”问题,临安全区4家医共体的专科医生和20家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建了151支巡回医疗服务团队,跟着巡回诊疗车进山下乡,165个无村医、偏远山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以解决。据统计,自2022年5月试点“天目医享”巡回诊疗服务以来,临安区共出车2817次,派出医生8011人次,服务群众11.34万人次,诊疗新冠相关症状病人6376例,免费配送退热药品23万片,将医疗服务送进乡村山区。体验感言改革体验官陈洪妹:有了“天目医享”,打个电话医生就上门了,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方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