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

2024-07-31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江南水乡

郭志松||上海

夜深人静,我坐在临河的窗前聚精会神地看着窗外河水中倒映的月亮,若不是捕鱼者划船打碎了水中的月亮,我真想用规尺量一量天上的水中的,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圆。渔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水乡,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听着听着,我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这哪里是梦里水乡,分明是水乡在梦里。此时的我思念起江南水乡,入眼尽江南,满目皆水乡。

我思念的江南水乡是个地理概念,由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六市组成的区域,这里历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诗人笔下的杭州、吴宫指的是今天杭州与苏州。诗人描写杭州的秋景,苏州的胜事,一物一人相得益彰。江南水乡以苏杭为代表,是富饶的代名词。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历代为人们所向往。

说起江南就离不开水,缺了水的江南就缺了灵魂,就不能称为水乡。说到水就要说江河湖泊。江南的河道弯弯曲曲,有宽有窄,一条连着一条,有的象一条伸展的巨龙,有的似一条蠕动的蚯蚓静卧在大地上。浅浅的流水溯源上去是尽头也是源头,宽广的湖泊经河道通向大海,波光潋滟的水已经风流了千年。河道上架起数不清的桥,有千帆万舟穿行驶过,岸边临水而筑遍布了粉墙黛瓦人家。

江南水乡的江,最著名的有长江、钱塘江,黄浦江,三江之水终年奔流归大海。如果说长江在江南的左面,那钱塘江就在江南的右面,而黄浦江则在江南的中间。三江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宜,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盛产稻米,栽桑养蚕,苏杭的丝绸名扬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乡的人喜欢读书,素有天下文章出江南的美誉。至清朝鼎盛时期,绍兴师爷成了师爷的代名词,这得益于绍兴这个地方人文风气非常盛行。

江南水乡的河最著名的是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贯通于隋元两朝,在经济军事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运河在江南水乡几乎穿越了几座主城与重镇,穿越过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余杭、嘉兴、湖州,连接了神州大地最富饶的地区。这里在古代称天下粮仓经济发达,经运河向京都运送钱粮,对全国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江南水乡湖泊遍布,若论面积大小首推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面积约是西湖的400倍。若论名气,太湖西湖同为江南名湖不分伯仲。似乎诗人更喜欢西湖,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坦陈。有关太湖诗词也不少,如王昌龄的《太湖秋夕》,但人们传诵更多的还是有关西湖的诗词。江南水乡除了太湖、西湖,还有南湖、阳澄湖、长荡湖、千岛湖、天目湖等众多湖泊数不胜数。南湖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伟人在那艘引领航向的红船上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千岛湖、天目湖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依地势筑坝建设而成的人工湖,却也景致迷人。

江南水乡的水哪里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江南每年初夏有梅雨季,雨量丰沛,江河湖泊赚得盆满钵满。江南的雨季是诗人情有独钟的季节,元代诗人汪炎昶在《梅子》中有“又是江南烟雨时,黄梅正解蹙人眉”的佳句,猜透了江南人的心事,这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熟透了的梅子正好可解眉宇间的苦闷。江南水乡的水不仅有天上来,还有滚滚长江东来水,长江之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江南水乡。

大凡有水之地必有舟楫。江南水乡水网纵横不便于走马,更适合行船作为交通和生产工具。江南水乡的船是多种多样的。小如单人划行,形似树叶,两头尖尖翘于水面,一人在中间或划浆或撑蒿。大如画舫供达官贵人玩乐,常泊于闹市之滨,文人骚客、富家子弟常常乐不思蜀赤夜不归。江南水乡的船有作为运输之用,十担百担千万担稻米载着运出去,少则数艘,多则几十艘连成船队,浩浩荡荡地沿河沿江向目标地驶去。还有采菱船、放鸭船、渔船,这类较小的船中当数乌棚船最为有名,在江南的乌镇、南浔、同里、荡口、朱家角古镇都能看到乌棚船由游客乘坐,从水路游览风景。

古河道两岸的纤道有的至今还在,那是纤夫们的辛酸之路,生命之路,纤道上仿佛回荡着已经久远的号子声。有首歌中唱着“纤夫的爱”,恐怕当年的纤夫们没那么浪漫。纤夫们汗流夹背,面朝河堤背朝天,每前进一步都使足力量。我年少时曾经看到大人们拉过纤,大人们决无那份浪漫心事。在过桥时,纤夫在桥上,与船上的人配合默契,熟练地放倒桅杆,解下纤绳,纤夫迅速收拢纤绳,再到桥的另一侧将纤绳扔给船上的人。或船上不竖桅杆用不着解纤绳,纤夫将纤绳从桥洞的一侧甩到另一侧由同伴接住,纤夫们迅速跑起来,将纤绳拉得紧绷绷的。

江南的船厂也有许许多多。木船铁船水泥船船船靠造,帆船人力船机器船船船破浪。说起造船最令人羡慕的还是在上海,近代洋务运动后,在上海开办了江南造船厂,这百年老厂正青春焕发,建造着万吨巨轮,承载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梦想。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重要人物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花了四万两白银收购了外国人的工厂合并后创建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个半世纪以来,江南造船厂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近年来,江南造船厂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福建号”就诞生在这儿。

提起江南水乡总离不开古镇。江南水乡的古镇悉数傍水而筑,有古人曾言“出得门来便入船”说得非常形象。水乡的古镇有古朴持重之感,细数起来古镇有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浙江的西塘、乌镇、南浔,上海的朱家角,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古镇隐藏在江南水乡的秘境深处。梦里水乡是西塘,最富文化气息是乌镇,被现代都市掩映的是朱家角,这些古镇都是大名鼎鼎,各有千秋。

我最怀念是江南水乡第一古镇周庄。周庄在苏州境内,历史悠久千年古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古镇人秉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精神,到北宋时期一个叫周迪功的人捐田建寺,百姓念其功德随将地名改为“周庄”。至元末明初,周庄人沈万三善于经营发达起来,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富带动周庄兴盛。沈万三身体里蕴含着水乡人勤劳好学的基因,沈万三虽然家境富裕,但他能够带领家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沈万三在劳作和经商之余还苦读学问,获赞誉颇多。以“周庄镇”为名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事。历史上的周庄主要经营大米、丝绸、陶瓷等商品,在农耕社会的中国这些是主要商品。

在江南水乡往往每一个古镇都有一个名人相连。比如南浔的刘镛,乌镇的矛盾,朱家角的王昶,对古镇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多数江南古镇和周庄一样,因河成街,那句说烂了却又不得说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最好的写照,搜肠刮肚也没有更好的妙句来概括。水乡古镇因水而成,自然少不了桥。各种吉祥名字至今还刻在石桥上,福洪、太平、状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水乡的桥,按古代建筑材料区分有石桥、木桥、砖桥,以建筑造型区分有单拱、双拱、三拱桥,还有用长长的石板担在两端桥墩上的平石桥。现代江南水乡的桥就更加数不胜数了,单就拿上海来说,就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现代大型桥,每一座桥都是科技的结晶,是国力的象征。江南水乡古镇最有名的桥是周庄的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璧建筑。江南水乡的桥说不尽道不完。

江南水乡古镇基本都是街桥相连,河道纵横,依水筑楼。河边的码头,河里的小船,船上戴斗笠的船夫,还有穿蓝花衣的船娘,摇橹划浆撑篙,与灵动的河水融为一体,是一幅人水共生的画卷。

江南古镇的老屋多为二层建筑。因地少人多,所筑街巷狭窄,房屋占地面积小。房屋之间有高高的粉着石灰的白墙隔着,这墙也称马头墙有防火之用。因气候潮湿,街巷上留有狭长的过道用于通风,有时只能容一人通行。江南水乡古镇的住宅也十分讲究南北通风透气,家家都是南北门窗宽敞易于空气对流。江南古镇的古民居,是先民们留给后世子孙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活教材。

江南水乡自然少不了女人。江南水乡的女人未曾开口面带笑,吴侬软语醉酥人。诗人眼中的雨巷,那个打着薄薄的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为经典,常为今人摄影时模仿。江南水乡的女人除了丁香一样的姑娘,还有阿庆嫂的形象。阿庆嫂的打扮,既普通又典型。在样板戏《沙家浜》中阿庆嫂是苏州水乡女人打扮,挽发髻、戴头巾、穿印花蓝布褂、着蓝布裤、系小围裙、登青布鞋,这样的打扮习俗在苏州水乡农村妇女中至今还保留着。水乡的女人无论大小,穿上江南特色的服装,总感觉到那么清纯和美丽。幼小的俏皮可爱,成年的身姿迷人,步态轻盈,让你惊得久久不能忘怀。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家乡多菱塘,采菱是我儿时快乐的事情。冬季在水塘消声匿迹的菱蓬,到了春天开始慢慢的露出水面,夏天里开出一朵朵小白花,象茉莉花一般的大小。菱角便在菱蓬下悄悄地生长,菱角由嫩绿色向粉红色过渡。时令到了中秋前后,菱角便成熟了。这时的江南水乡已经不似盛夏那么炎热,人落在水里凉飕飕的,长袖的单衣上了身。我学着妈妈采菱的模样,用尽吃奶力气把一只大木盆拉着移到菱塘里,翻身进去总是掌握不了平衡。要不就是原地打转,要不就是翻“船”落水,反复多次终于成功将木盆划到水塘中间采到菱角。那菱蓬长得高高的突出水面,菱蓬下准有红菱,拎起菱蓬将红菱角采下。真如一首歌唱的“水上有白帆啊,水下有红菱啊”,我的家乡美,美就美在是水乡。

我的家乡有菱也有荷。家乡的荷虽不及西湖的荷那么名声显赫,成为西湖十景之一令人流连忘返,也不及江南水乡诸多城市里公园的荷那么集市民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把西湖的荷比作大家闺秀,那么我家乡的荷唤作小家碧玉也恰如其分。我家乡的荷似村姑般朴素,既不妖艳也不娇柔,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亭亭地立着。炎炎夏日,门前的荷塘里密密地长着翠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夏风拂过掀起绿色的波浪,一会向远方奔涌而去,一会儿又迎面扑来,一股清香醉是沁人心脾。荷花盛开时,荷塘里的鸭子在水中追逐小鱼儿,撞得荷叶东倒西歪,撞得荷花瓣儿纷纷落下,撞得蜻蜓没了歇脚的地儿。

家乡人当初在水塘里植荷,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它好吃好用。那荷叶夏季收起来晾干可以作为食品包装“纸”,中秋的月饼用荷叶包,端午的绿豆糕用荷叶包,盛满黄酒的坛子用荷叶盖着再用泥封。家乡人尤其喜欢吃莲藕、莲子,用荷叶制成的茶叶泡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深秋的荷,那经风霜洗礼的枯荷,不屈地立在水中,与那水中的倒映一生相伴不离不弃,何等的忠贞。

俗话鱼儿离不开水,江南水乡水多鱼也多。上海有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令松江人思之若狂。野生的松江鲈已经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现在只有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才能食用。除了松江鲈鱼外,江南水乡让人们念念不忘的鱼还有西湖的鲤鱼、太湖的三白(鲌鱼、白虾、银鱼),千岛湖和天目湖的胖头鱼、长荡湖的鱾婆子、阳澄湖的螃蟹。近年来太湖等许多水域已经禁渔,水中生态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水产更加丰富。但来到江南水乡还是随时可以吃到鱼,遍地是养殖的渔塘蟹池。杭州有西湖糖醋鲤鱼,天目湖有鱼头汤,千岛湖的大鱼胖如猪。江南缺了鱼,就不能称为“鱼米之乡”。

江南水乡的冬季,湖滩水地的芦苇花开了,寒风里飘荡着飞舞起来。若遇上阴天,那漫天的芦花飘散开来,似一场久违的雪纷纷扬扬。若在霞光里风裹着芦花升腾起来,一朵朵丝绒般闪闪地亮着,如低垂的星星。那枯黄的芦苇不畏严寒坚韧地扎根在彻骨寒冷的泥里,荣尽枯来不失气节。割芦苇的人们把一片片芦苇放倒,毁了窝的野鸭拼命逃窜。等到来年春天又长出一望无际的芦苇。每年端午节前,在芦苇荡里采下宽阔的芦苇叶,这又是一年的盛事。江南水乡古镇街上看到的粽子,形态各异,三角的、四角的、长条形的,有肉粽、豆沙粽、白米粽都是用采下的芦苇叶子包的。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着各式粽子,窄窄的街巷里粽香弥漫。

江南水乡的夜晚也是迷人的。星罗棋布的古镇,每到夜晚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璀璨夺目,人声鼎沸的街巷里,各式商品琳琅满目。江南水乡古镇特色的商品食品总是令人们津津乐道,南浔的毛笔、乌镇的老酒、同里的芡实、朱家角的红烧扎肉,每到一处总有一款久负盛名。

在水乡古镇的夜晚,站在桥上沿河望去,两岸灯光闪烁,那灯光连成一条灯光带倒映在河水里,那水中的灯也随着岸上的灯在闪烁。偶尔遇见夜空中有一只发亮的风筝摇拽着向水面飘去,那飞舞的风筝与水中的风筝如恋人相约,飞的越来越近,待到那风筝接了水面,顿时就合二为一。河边小酒馆里的客人正在临窗饮酒,却也成了这倒映着的人物。若是江南水乡夏夜,天幕下的大地舞台上,那蛙蝉在歌唱,那闪着光亮萤火虫在伴舞,景致是无处不在。

我坐在窗前,看着离去的小渔船,耳边仿佛还萦绕着那动人的歌声“梦里遥远的幸福,它就在我的身旁”。

2023年7月28日写于上海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郭志松,1965年9月生于祖籍江苏,现居上海。1984年入伍,2003年转地方工作。工作之余,常有即兴之作,擅长于抒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感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