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董宝厚,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史论系,2002年进入辽宁省博物馆工作至今,从事书画研究、鉴定、策展等工作,现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入馆至今先后策划《大匠之门》《神骏留真》《怀袖丹青》《满庭芳华》《“又见大唐”精品文物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等二十余个展览,《山高水长》展入选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重点推介项目,并荣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此次“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中,辽宁省博物馆鼎力支持,一共出借了6件作品——南宋马远的《松寿图》、马和之的《毛诗图》,明代佚名的《谭道图》、董其昌的《潇湘白云图》、赵养志的《西湖二十景书画册》和清代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在这么多珍贵的古代绘画中,辽宁省博物馆为什么选了这6幅作品来杭州?一个来自官方的“标准答案”是:想凑齐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作品绝非易事。此次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等多个文博机构,谁拿出什么样的作品,作者“咖位”和作品风格如何百花齐放,是策展团队和各大博物馆共同商议后的结果。董宝厚悄悄透露了一个“选品原则”。古书画界有句说法:“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代书画的绘制依托于纸和绢,材质比较脆弱,经历了七八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现状都不是很好。“对于博物馆人来说,文物保护是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事,要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你可以从现场看到,许多展柜都是主办方专门定制的,能够维持恒温恒湿的环境。”董宝厚说,“每一件‘极品’在展出之后,都会进入一个三年左右的休眠期。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太好,出来和大家见见面之后,他得回去休息一段时间。”通俗来说,许多珍贵名作就是书画界的“顶流明星”,“档期”都很满。常常是上一个展览还没有结束,经过休眠期后的下一个展览就已经列入计划,很难临时“请”出来。董宝厚很清楚这场展览对于浙江、对于杭州的意义,也很清楚,展出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就在西湖边。杭州,曾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南宋文化,也是“李刘马夏”共同奋斗过的地方,在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些画家的努力下,南宋的绘画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我们首先选择的是能代表南宋宫廷绘画水平的作品,当然最典型的就是‘李刘马夏’的作品。但就像我刚才说的,宋代绘画真迹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出借每一件都需要反复斟酌,所以我们拿出了2幅南宋作品。这幅《松寿图》,就是马远作品中极为精美的一幅,非常珍贵。”董宝厚看着观展人群围在《松寿图》周围,不禁感叹,杭州的观众“很识货”。沟通过程中,辽宁省博物馆也坦诚地向策展团队表示,全借宋代绘画很难实现。西湖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历史上也有许多画家描绘过西湖,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找找角度,“如果把和西湖有关的作品拿到这里来展出,和放在我们辽博展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赵养志的《西湖二十景书画册》和清代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都来了。仔细看清代王原祁的长卷《西湖十景图》,你会惊喜地发现,这仿佛一张西湖旅游的“手绘地图”,每一个景点和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放在今天大多也是准确的。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康熙游览杭州时题西湖十景、刻石造碑,并在孤山建立行宫。其后,画家王原祁奉敕作《西湖十景图》长卷以志。“王原祁是太仓人,很难想象他为了画这幅画,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西湖边跑了多少趟,甚至可能还采访了不少居民。”董宝厚对着作品介绍,你看,画面自钱塘门始,至涌金门外问水亭止,将西湖十景尽收其中。全卷结构紧凑连贯,既表现了西湖的地景特色,也保留了文人画的古秀苍浑。画面上的小字还题写了许多西湖边的地名、山峰和塔名,对于今天的历史考证也很有实用意义。他在介绍画的时候,许多观众也排着队在长卷边跟随听着并轻声讨论。“这两棵树画得蛮好。”“原来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叫圣塘桥。”董宝厚欣慰地说:“其实对一般观众来说,带着兴趣、带着话题来看展览,才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绘画的内涵,能知道更多更丰富的故事。”董宝厚认为,大家可以在美术馆里穿越到千百年前历代画家的笔下去看西湖山水。走出美术馆后,再看着眼前真实的西湖山水,“那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