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文化特派员、西泠印社社员姚伟荣扎根乡村“种”文化杭州日报讯 “下刀的时候可以再大胆一点,四个边角要撑住……”2024年12月28日下午,在双浦镇杭富村文化礼堂内,西泠印社社员姚伟荣正躬着身为该村的村民示范讲解关于篆刻的相关技巧。只见他一手抚印石,一手执刻刀,细小的石沫飘落,“上善若水”几个字逐渐分明。半年前,姚伟荣有了一个新身份:市级文化特派员。2024年6月,杭州市首批文化特派员出征。西泠印社积极响应号召,选派社员姚伟荣担任市级文化特派员,派驻西湖区双浦镇杭富村,为杭富村这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量身打造了“书篆家风 印韵杭富”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开展了书画篆刻培训、研学、捐赠、主题展览等多项文化活动与服务。从此,千年篆刻艺术与法制特色浓郁的美丽乡村,以文化特派员为纽带,展开了一场深情对话。书篆家风 正逢其时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坐落着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艺术社团西泠印社,它是篆刻爱好者心目中的印学圣地。富春江畔的西湖区双浦镇杭富村,有着“之江提笔,富春开卷”的山水风光,村民崇尚文化生活。该村被授予“杭州市书法之村”称号、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挂牌创作实践基地。以艺术为纽带,西泠印社和杭富村迅速融合。2024年6月20日,姚伟荣首次以市级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走进了杭富村。杭富村里有一支三四十人的乡村书画队,村民热爱书画,却对印学了解甚少。送文化不如育文化。姚伟荣结合杭富村特色,与双浦镇、杭富村及西泠印社多方讨论研究,精心绘就出一幅“文化规划图”:依托西泠印社专业资源与优势,结合当地良好家风和乡村文化,计划通过参观研学、书画篆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服务,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经过几个月沉淀,2024年10月,双浦镇与姚伟荣正式签约,以家风为切入点助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姚伟荣篆刻“杭富”主题印章并捐赠杭富村。这方印章,也成了文化特派员与杭富村友谊的象征。印韵杭富 金石生花西泠印社和市级文化特派员项目的到来,让杭富村村民每个月能享受到至少2次专业篆刻课。姚伟荣计划在为期约2年的时间内,系统为村民开展印学篆刻教学。此外,用好杭富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的名片,以家风为切入点,征集村民们的家风家训,并以篆刻学习成果展的形式集合制作成一本村民篆刻的印谱;还将家风篆刻内容制作成摆件等装点家园。姚伟荣表示:“这不仅会成为村民们体验印学的经验留念,也将是杭富特色文化形式的多元载体。”签约当天,姚伟荣开出了首堂篆刻培训课。虽然杭富村已有一群具备一定基础的书画爱好者,但篆刻基础相对薄弱,他担心要培育有自主创作能力的篆刻人才队伍难度较大。可村民的热情打消了他的顾虑——听课名额常被抢空,学员人数不减反增,原计划20人左右的课堂,总是挤满了三四十个人。学员年龄跨度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到80多岁的大伯,还有家庭一家四口齐上阵。授课时,姚伟荣注意到村民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差异性,便根据村民们的需求和学习兴趣调整课程内容。考虑到印学文化的专业性,除了“印宗秦汉”美学,他带去了更有趣、灵活多用的篆印描本,供学员们临摹入门。一段时间后,学员们创作出了脱离应试框架、胆大心细的作品,让他倍感欣慰。扎根乡土 余韵悠长扎根乡土,文化特派员发挥的是“磁石”作用,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 “有这样高水准、专业的团队到来,不管是在推进‘艺术乡建’上,还是在弘扬民风和丰富文化上,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杭富村工作人员冯苗表示。双浦镇和杭富村积极配合文化特派员工作。工作室挂牌、排摸村级文艺爱好者情况、召集学员等,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西泠印社作为文化特派员的派出单位,通过文化特派员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为提升教学质量,西泠印社为姚伟荣配备了专业团队,从物料保障、师资力量、活动策划、展览展陈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我们专门制定了课程大纲和教案,并派出一支专业篆刻小分队作为课程辅助,每两周开一次篆刻课,让村民们更系统地掌握印学基础知识和技法。”姚伟荣说。除专业课程之外,西泠印社还提供了各类平台资源,进行多样化辅助。早在8月,杭富村书画队伍25名队员首次探访西泠印社,切身体验金石文化。随后村里还举办了专题篆刻展,得到了村民的满满好评。“接下来,我们还会根据文化特派员工作需求,结合篆刻课程进度,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研学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此外,我们还要结合杭富村现有文化特色和家风家训主题,在村中公共场所设置篆刻元素特色文化景观,营造浓厚的篆刻文化氛围,提升乡村文化形象。”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社团事务处处长戴海栋表示,文化特派员项目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征程。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基层需要和乡村已有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专长,充分利用好派出单位的资源,才能实现供需匹配,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把西泠印社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乡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贡献西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