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又逢甲辰双甲子,凤起龙腾百廿年。金秋十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礼赞声犹在耳边,今天又迎来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百廿校庆。心怀家国,情系十四,对于杭十四中人来说:国校同庆,乐哉快哉。把时间回推到120年前,顾文郁女士站在刚成立的“杭州女学校”前,她或许未曾想到,与眼前这五个大字一脉相承的杭十四中,随历史的车轮走过了120年,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近现代基础教育的一本鲜活编年史。西子湖畔立学设庠,弦歌不辍学脉绵延。经历了“双甲子”的杭十四中,正召唤着几代十四中人回母校再续前缘。一个时代、一所中学、一个愿景,正凝练成一道遒劲的笔锋,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A一脉相承?从杭州女校到杭十四中百廿年见证引领浙江中等教育变迁一个多世纪前,国事艰辛,女性解放思想涌动。1904年春,邵章、陈叔通等人禀请浙江巡抚聂缉槼立案开办,5月2日,“杭州女学校”在积善坊巷正式成立,这是浙江省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它的出现比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还要早3年。回看百廿杭十四中,校史与国运紧密相连,学校也因时局和国家政策与其他学校几多离合,但不变的是杭十四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领一方教育发展。● 兴办女学 ●杭州女学校创立时正值清朝末年,妇女社会地位低下。首任校长顾文郁在学校章程中明确“以开通女子智识并普及女学为宗旨”,并创立“天足会”,革除妇女缠足恶习。学校开办之初按学生受教育程度,分寻常小学、高等小学两级。寻常小学有修身、国文、算术、图画等学科,高等小学在寻常小学基础上还设了英语、地理、理科等学科。尤其是设立英语学科,在当时的各类学堂中都是少有的。1907年,“杭州女学校”改名“杭州女子师范学堂”,开办蒙养园,开启女子师范教育、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1912年,学校改为“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改校名为“浙江省立女子中学”。这一时期,学校大师云集,像沈钧儒之弟沈蔚文、钱学森之父钱均夫、著名记者邵飘萍等都曾先后在此任教。早期毕业生中就培养出了吴贻芳、曾宝荪等一批优秀学子,她们日后纷纷投身教育事业并作出卓越贡献。● 救国图存 ●1927年浙江大学区制施行,为谋男女学生求学机会均等,省立女子中学与省立第一中学合并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1931年,省立女子中学再次独立,193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这一时期的杭女中追求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像1933年全省初中毕业会考,杭女中在12所省立中学里排名第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杭女中不得不与兄弟学校一起西迁,7所学校在丽水碧湖组成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师生们以临时草棚和祠堂庙宇作课堂,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宣传抗日,在战乱中曲折坚持。从1937年到1949年杭州解放,杭女中不畏艰难坚持发展浙江女子教育,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日本侵略、争取民主自由、投身革命事业的杭州中学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省立杭州女子中学迎来了新生。1952年,弘道女子中学初中部并入,1954年,惠兴女子中学高中部并入。而后的发展中,学校几易其名,在1971年正式命名为“杭州第十四中学”并沿用至今。1978年迎来改革开放。东方风来满眼春,十四中当年被评为杭州市重点中学,198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中学,学校也迈入了办学“快车道”,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准、精、硬、活、情”五要素教学法,办学实现质的提升。除高考成绩优异,学生还接连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996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入学高峰到来,为解决社会入学难问题,学校于1994年创办了民办风帆中学。2000年,杭十四中和杭十二中合并,全新的杭州第十四中学在新世纪启航。● 凤起龙腾 ●2003年,孟琳燕摘得生物国际奥赛金牌;2004年楼天城摘得信息学国际奥赛金牌……21世纪初,接连实现浙江省生物、信息两门学科国际奥赛金牌“零的突破”,再加上连年高考重点率、本科率位居全市前茅,让杭十四中成为杭城最受关注的高中之一。办学的高质量,也让杭十四中率先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2011年康桥校区开始招生,凤起路、龙腾街遥相呼应,开启了“凤起龙腾”的办学时代。2012年,学校成立国际部,书写了国际化办学新篇章。2018年领办“九年一贯制”十四中附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向义务教育段延伸。2023年杭十四中青山湖校区投入使用,正式形成当前“一体两翼三区”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此外,新安江中学、艮山中学相继加入十四中教育集团,学校还与淳安中学、临安天目高中、舟山南海实验学校、平湖当湖高级中学结成帮扶关系。杭十四中充分发挥名校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城际、跨区域、跨学段辐射,让更多学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B桃李满园?无法割舍的十四中情缘 这里是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百廿悠悠岁月里,十四中杰出校友灿若繁星,不胜枚举——走出过吴贻芳、斯霞、毛彦文等教育家,也走出了邱爱慈、张淑仪等科学英才,还有如王晓棠、王旭烽、黄惠康等各行业领军人物。今天,“杭十四中”这四个沉甸甸的字,成为所有十四中人共同的牵挂。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深藏一段和杭十四中交织的人生,每个人心中都装满一缕缕剪不断的情愫。透过校友们的回忆,每个年代的十四中,那些流金岁月也渐渐立体、丰满起来。西湖边走出的“院士将军”作为中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邱爱慈被称为“当今中国女将军中的院士,院士中的女将军”。虽然长年扎根在大西北,但邱爱慈是个不折不扣的江南女子。1953年,邱爱慈考取了浙江省立女子中学,6年的求学时光,对她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学校里有各种有趣的课程,课外活动也非常丰富,读报、辩论、各种文艺活动,还有很多体育运动。”邱爱慈笑着说,刚进学校时,她还是一个黄毛小丫头,毕业时她的体格强壮了很多,智力和思维等各种能力素质也都得到了提高。正是中学时代培养的综合素质,使她面对人生很多困难时,都能有一种自我克服的能力。“我从小就有这个志向,女同志也可以干和男同志一样的工作,为家庭争气,为国家争光。”敢想敢做,令邱爱慈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家国情怀,赋予了她远赴西北的责任和勇气。科学兴趣推动着他成为知名病毒学家2022年,国际知名病毒学家孙仁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讲席教授、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仁是地道杭州人,家就在延安路,这是他离开杭州整整40年后的回归。一回家,孙仁就迫不及待地想回母校看看。“我是在十四中边出生,在十四中边长大,也是在十四中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孙仁笑着说。1981年孙仁毕业于杭十四中,两位“潘老师”对孙仁影响很大——潘克元和潘积亭。潘克元老师教生物,他的课上除了解剖青蛙,还会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一些课外实验,通过实践启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在上世纪80年代,潘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是非常新颖的,这让我觉得生物真是一门有趣的课。”孙仁坦言,第一次听说“下个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也是在潘老师的课上。物理老师潘积亭,在作业安排和学习进度上给予孙仁极大的灵活度,不仅使他得以养成自学习惯,也让他对物理这门充满挑战性的学科倍感兴趣。在兴趣推动下,孙仁选择了复旦大学生物系读本科;留美时又在耶鲁大学深入学习了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正巧结合了两位潘老师启蒙的学科。后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一直从事病毒学及免疫学研究。至今,孙仁还在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探索解决病毒学上的问题。有“编程第一人”之称的“楼教主”从中国“大学生编程第一人,一人单挑一个队”的“楼教主”,到AI领域的创业新贵,计算机圈内一直有楼天城的传说。而他编程之路的原点,开启于杭十四中。2001年,楼天城被保送到杭十四中,高中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编程,很快沉浸其中,他特别享受用编程解决一个个难题。那时候国内的计算机不太普及,十四中专门打造了机房,开设了信息学课,为这些有志趣的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彼时的楼天城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往机房跑,如果天黑了机房的灯还亮着,里面坐着的肯定就是他。在高中阶段,楼天城的英语并不太好。参加国际编程大赛,必须要读英文原版教程、用英语和高手交流。他的英语老师邱锋(十四中原校长)专门为他补习英语,甚至还邀请外教帮他练口语,帮助他很好地打通了编程之路上的语言壁垒。后面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2004年楼天城摘得信息学国际奥赛金牌保送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在知名公司工作,后来怀揣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无限热情,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事业成功的楼天城,依然心怀母校,还曾专门回校为学弟学妹们开讲座,他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学弟学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C容短促长 追求卓越 高成长性的教育打造灿烂未来如果把近年来十四中的办学纳入一个坐标轴,其办学路径是一直昂扬向上的:2014年,获评首批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2020年又获评省首批现代化学校。2023年,学校进一步丰富了“三气”育人目标的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即正气:正直、诚信、爱国;大气:豁达、友善、和谐;灵气:睿智、笃志、创新。正气是底色,涉及价值观世界观层面;大气是支柱,涉及格局视野层面;灵气是活水,涉及智慧情商层面。如今,“三气”已成为师生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不断夯实的“容短促长,追求卓越”育人特色,也形成了学校“文理融通,理科见长”的办学风貌。学校最近更是喜讯不断,就在不久前,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预赛)浙江赛区成绩出炉,十四中成城同学获得一等奖;今年空军招飞,杭州13人录取,十四中占了2席,毕杰韬同学被录取为清华大学“双学籍”飞行员;2024年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公布,全省共选拔50名学生,十四中占了7位;今年,十四中学生在网球赛场高奏凯歌,斩获浙江省网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团体冠军;校乒乓球队摘得国家“双鱼杯”团体冠军,实现了浙江省中学生超级联赛三连冠;校健美操队连续16年获杭州市团体第一,并多次获得全省、全国冠军。而校室内乐团已经连续五届蝉联了全国中小学艺术大赛器乐类一等奖……一张张喜报接踵而至,堆满了杭十四中党委书记陈利民的办公桌,但他更看重的是荣誉背后勾勒出的学生“高成长性”。在陈利民和十四中老师看来,“容短促长,追求卓越”已经融入学校办学的DNA。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育方式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和谐”,才是最优的教育。为此,十四中也成了杭城最“豪气”的学校。学生想学滑冰,学校建起了“冰雪活动室”;学生喜欢打篮球,学校篮球馆换上了NBA赛场地板,氛围感拉满;要让学生都能在舞台上闪耀,学校把校艺术节搬进了亚运场馆,大舞台上的闪耀成为了很多校友的回忆。此外,还开设了上百门选修课,打造了60多个社团……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学校的投入就不遗余力。“十四中的学生学科成绩都不错,但我们绝不培养灵魂苍白的刷分机器,而应该为社会输送有血有肉、精神饱满的完整的人。”陈利民介绍,在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学校立场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年高考录取放榜,十四中学生除了有被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高校录取外,还有很多被中科大、国防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工大等录取。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工科类院校,承担着国家级重点项目,越来越多的十四中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了一起。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百廿年静心育人,十四中迎来厚积薄发。面向未来,学校奋楫再出发。“勤奋、和谐、严谨、创新”的校训,将引领十四中人以“九万里风鹏正举”之姿书写出青春的又一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