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蜕变为潮流地标 行走在城市记忆里 享受当下美好生活

2024-06-19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浙江的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取决于很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因素,确切地说是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2006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这样说。

上周,浙江省召开了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促进人文经济发展。近年来,杭州正努力推进、积极探索人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天起,我们将推出一组报道,从杭州的工业遗存、非遗发展、新中式旅游、演艺转型等多个方面,探讨杭州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创新方面的生动故事。

6月15日,尽管室外温度一度突破了35摄氏度,却无法阻拦前往小河公园咖啡市集的人群。80多个市集商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馆,有精致杯碟、烘焙小点等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生活元素。市集还很贴合当下年轻人“早C晚A”(早上喝咖啡,晚上喝酒)理念,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提供周末夜间的小酌怡情。据主办方介绍,3天市集总人流量约为16000人。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运河沿岸的工业遗存正在逐步变身为市民游客热爱钟情的去处,这就是对大运河申遗后带来的宝贵遗产的一种妥善利用。开业近两年、由工业遗存小河油库变身而来的小河公园,现在已经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重点文化标杆项目,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城市名片效应的文化地标,成为游客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一个据点。

小河公园,不只是一个“公园”

6月5日上午,一场大雨把运河边的小河公园冲刷得明亮剔透。一边是周边社区的大伯大妈们在淋不着雨的ETFE膜结构雨棚下打太极、玩柔力球、跳广场舞,另一边是一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正盛装在公园的各处芦苇丛、花丛间寻找拍照的角度——“这个角度不错,你要不也来一张?”“这儿就是要虚一点,你头歪一点,那份意境才对!”屏幕一点,社交媒体一打开,过不了多久,美丽的图片与感性的文字便收获了不少点赞。

公园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日均客流量在3000-5000人之间,成了近年来杭州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公园负责人智晨岩介绍,工作日里以周边居民、市民为主,在周末和节假日则是以游客为主,不少人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之后专门赶来拍照打卡。

小河公园究竟给杭州、给大运河带来了什么?

智晨岩介绍,小河公园是打通周边区域的最后一个“堵点”,“以往沿运河走到小河油库附近后,就必须得绕道,现在则可以一路走下去,毫无滞涩。”市民游客可以从大兜路沿着运河一路走过来,逛完小河公园后,可以沿着运河滨水绿道走到拱宸桥边。

智晨岩说,从城市旅游上而言,小河公园是增加了一个景点,将小河直街、大兜路、桥西直街串珠成链,形成运河边一条靓丽的城市景观带。

而在另一方面,小河公园对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让它具有与众不同、无法复制的底蕴与魅力。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文化是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工业遗存,承载着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记忆,是城市发展变迁的生命脉络,也是涵养城市文明、焕发城市气质的摇篮。

工业遗存是有感染力的,小河公园里仪表盘上的指针,还定格在油库最后的出油数据上;树环外围,分布着一个个迷你方向盘,拴宠物绳的工具,做成了阀门状……拱宸桥一带是当年的“大厂”集聚地,不少曾在此工作过的人,看到熟悉的一幕幕会被感动,对年轻人而言,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大型油罐、有历史遗迹的仓库,这种与周边建筑截然不同的‘朋克风’,极具冲击力和张力,也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让小河公园不只是一个普通公园。”智晨岩说。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