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周”多场文学论坛举行

2023-11-22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作家怎么看短视频和人工智能

11月18日,桐乡乌镇西栅景区,青年演员、主持人、作家为公众朗读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选段。此外,在西栅的朗读亭,游客还可畅听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有声版本,并和全网用户共同参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朗读活动——“我语茅盾,在乌镇”。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本报乌镇11月18日电 (记者 宋彬彬 李娇俨 共享联盟·桐乡 朱灵洁) 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17日至18日,在乌镇西栅景区的评书场里,“茅盾文学周”多场文学论坛在此举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行业作家、业界大咖等汇聚一堂,展开了头脑风暴。

“茅奖”作家也爱刷短视频

17日下午,一场关于“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的讨论在评书场展开。参与的四位嘉宾都是文学界的老将,本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也在其中,大家聊得很投入。

“我平时住在乡下,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我就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工具上注册了账号,通过视频形式呈现给更多的人。”刘亮程凭借《本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他看来,通过短视频可以将读者引向一个长故事,让大家关注作家创作的广阔世界。

从埋头创作到接触短视频,打开了刘亮程新的视野。“时代滚滚向前,我们作家也要紧跟潮流,把握时代的趋势。”刘亮程惊喜地发现,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不少读者将他的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剪辑,解读出更有趣的内涵。

长篇文学会就此消失吗?对此,刘亮程坚定地表示,短视频没办法完整地介绍一本书,更无法替代一部长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中有历史、有时代,有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命运发展脉络。他的作品《本巴》就是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一个人的村庄》到《本巴》,刘亮程一直在写大地上人与万物共居的家园。“读一篇长篇小说就穿越了你此生无法穿越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给你的启示、智慧等是看短视频无法获得的。”

“短视频能够很好地对长篇文学作品进行传播,这是当下吸引读者的关键。”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也表示,希望短视频平台既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也要为爱好阅读的受众精准推送,设置读书专区,精准满足受众的阅读诉求,营造网络平台“人人爱读书”的文化环境。

人类写作成为非遗项目?

“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青年作家怎么看待‘内卷和躺平’这一话题”……18日下午举行的青年作家漫谈论坛上,作家李修文、马金莲、马伯庸、石一枫、蔡骏等齐聚一堂,围绕国内文学、影视行业的发展展开探讨。

马伯庸将自己称为“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作家”,他的不少作品被改编搬上荧屏后,给他带来了名声。《长安十二时辰》的出现,则为马伯庸的小说改编按下了加速键。此后一部接一部地被影视化,说“马伯庸IP”连年霸屏毫不夸张。

但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马伯庸也有点慌,他举例说:“最近我玩了一款智能软件,我给自己画像,若干年后,在乌镇西栅大街上,一个白胡子老头拿着毛笔写字,然后门口摆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非遗项目’。”马伯庸的一番调侃,引得台下笑声连连。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作家、编剧,人工智能写的科幻小说也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很冷酷的事实。“人工智能可以每天写上百本书,但缺乏核心的有血有肉的东西,好比大家如今更喜欢走心的手工品一样。”马伯庸说,作家要提高自己在阅读市场的优先检索权,提升自己在读者心目中的辨识度,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找到容身之处。

马金莲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宁夏西海固山区,2018年凭借《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80后”作家。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马金莲的作品植根于民族本土,始终充满着对乡村的温情注视和讲述,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挖掘生老病死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深微的经验,通过灵秀隽永的语言叙写人在琐细的日常生活中温润的人性。在她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但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体悟,就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写进了读者心坎里,就跑赢了人工智能。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