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慈悲” 弘一法师
隶书“高风旧雨”七言联 吴隐
庐山图 张大千
翠豪夜湿天香露 吴昌硕
福禄寿 任伯年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昨天,“先生归来——吴隐和他的时代”特展在西湖文化广场上的西泠印社美术馆开幕,除了在杭的西泠印社众社员,许多外地社员、藏家也都纷纷赶来,在展厅里认真欣赏大师真迹。这场展览以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为轴,梳理出与吴隐交游的政界名士、文史学者、鉴藏大家、艺术名家、清寒墨客等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共展出吴隐及其有关人员作品近百幅,包括书法、国画、篆刻等多个题材。1904年,清朝末期,有四个痴迷篆刻的年轻人,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在杭州孤山发起并创建了西泠印社。印章虽然是立社的根本,但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文人社团。中国的文人概念,讲究的是综合修养,所以有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除了篆刻之外,还涵盖了书画、古文字研究、鉴赏、诗词等众多领域。创始人之一的吴隐(1867-1922),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别署遁庵。吴隐出生在浙江绍兴柯桥一户簪缨世家,万历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吴兑,崇祯提督东司房、掌锦衣卫的吴孟明,都是他的直系先祖。但到了吴隐这一代,除了显赫的家史,已沦为寻常百姓人家,家境并不富裕。少年时代的吴隐来到杭州戴用柏的碑版铺学习刻碑。结交了清末民初“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中年时,吴隐在上海创制优质印泥、创办印刷企业,又为西泠印社的孤山社址建设出力出资尤多。《西泠印社小志》说:“印社建筑始事甲辰,讫工癸丑。经营缔造,吴君石潜之力居多。”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曾这样评价创社“四君子”——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禔有标示之绩,叶为铭有守护之劳,吴隐有联络之力。在创社十年间,吴隐经常为建社之事在杭州、上海间互通声气,还经常领衔与外界打交道。吴隐在书法、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均有建树。他对西泠印社的学术贡献,主要是辑拓出版了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印学史上十分罕见。比如,在这次展览中,就有难得见到的1908年由吴隐辑、上海西泠印社刊行的《遯盦集古印存》,分四集十六卷辑成。其每集四册,每枚一印一拓,总录印五百二十三枚,共十六卷。展览中,你还可以看到与吴隐同时代、有交集的俞樾、戴以恒、陈璚、蒲华等的珍品,此外还有弘一法师的行书“慈悲”、张大千的《庐山图》、齐白石的《荔枝》、潘天寿的《石头八哥》、黄宾虹的《山居渔隐》等。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胡钁、吴昌硕、康有为、叶为铭、丁辅之、王福庵、唐醉石等的精品佳作也在展览中展出。展览免费开放参观,持续至11月1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