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个环 近邻也是亲人 这些高龄、独居老人有一位共同的老朋友

2023-02-04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大家都说我是‘操心的命’,哈哈,但在我看来,发自心底的善意是人的一种本能,互帮互助应该是一种天然的‘习惯’,不需要到处宣扬,每个人都保持好善良的本性,整个社区‘大家庭’的氛围感就会越来越浓。”作为杭州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采荷街道江汀社区内有不少“空巢老人”“失独家庭”,而在这些难免孤独、无助的居民口中,他们却有一位共同的老朋友——孙瑞兰。从帮忙买菜、买药,到协助解决生活中的所有琐事,接过那一碗碗刚烧好、冒着热气的饭菜,“孙大姐”这位近邻,也是亲人。

退而不休忙到近60岁

闲下来后跟左邻右舍都熟了起来

孙瑞兰今年69岁,年轻时从事繁忙的财务工作,50岁那年她从单位退休,因为身体情况还不错,她又在某公司工作了差不多9年时间,其间,因为站在“母亲”“外婆”的视角下,有点不舍得让年轻人多出力,作为管理者的她干了不少体力活。等到了花甲之年,照顾孙女又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之前工作繁忙,早出晚归,根本没什么机会跟左邻右舍好好认识下,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我就跟楼上楼下都熟络了起来,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后,慢慢地我跟其他楼的很多居民成了朋友,再后来我又成了楼道长。”孙瑞兰说,随着结识的人不断增加,她也渐渐发现了一个现象——小区里7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且不少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有的家庭甚至只剩老人一人,出了事可能都没人知道。于是,在自家操了半辈子心的孙瑞兰心生了做点什么的念头。而这一忙,就没再闲下来,手机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候甚至比年轻时更忙。

有老人的电话也有对方儿女的微信

善良正在循环传递

在孙瑞兰所居住的单元楼,楼上有一户老夫妻,有一年,老爷爷生病,身体本就不好的老太太有点犯了难,在得知这一信息后,那个夏天,老两口的每日饭菜几乎都被孙瑞兰无偿承包,在对方的连声感谢中,孙瑞兰却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她看来,自己本就要天天烧菜做饭,分量多一点就完成了“举手之劳”。

几年下来,孙瑞兰手机通讯录、微信里所加的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陪他们去医院看病、帮他们买药、买菜,隔几天上门看看他们,或者给他们打个电话成了她的习惯。而在这些老人之中,多位90岁左右的“空巢老人”还成了她重点看护的对象。

“我记得有次想准备给一位89岁的老太太送刚烧好的红烧肉,想问问她在家不,但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人接,我急得要命,于是赶紧跑上门,发现老人在阳台晒太阳没看见电话后,才舒了一口气;还有一次,另一个89岁的老太太,电话不接、敲门没人应,后来我联系了她的儿子,才知道老人打算在儿子家吃完晚饭再回家,这下才放心,他们(高龄老人)的现在就是我的将来,操心操惯了,没办法。”孙瑞兰说,自己有高龄老人的手机号,也有对方儿女的微信。虽然看似是自己在一直付出,但善良是个“环”,是可以循环传递的。

2019年年底,孙瑞兰做了一次脚部手术,出院回家那天,发生了让她铭记一辈子的一件事——10多位居民守在小区门口等着她,在家休养期间,每天都有居民带着饭菜上门,每天都有人陪她聊天。那一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有了最直观的画面。

“孙老师是热心肠,大家都信任她,我们社区2019年的第一届‘邻里节’,就是她提出的,现在社区如果有需要,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她来召集居民参与活动,大家都很积极。”社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善意是相互的,人们会在善良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更能在相守中感受到“家庭”可以很小,亦可以很大,人间本就该这样。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