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带回家

2023-01-16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张帆和王思晨(右)

苏阿姨和外孙

丁艳艳

李大哥

每日商报讯 春节越来越近,此时此刻,所有的念想都流向故乡。在杭州火车东站,拖着拉杆箱、背着旅行包、拎着手提袋匆匆而过的旅客们,把春运的上半场推向了最高潮。

爹娘倚门盼归,孩子日日期待,回家过年,怎么能不带点让家人开心的年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毛巾、白糖等日用品是走亲访友的首选;九十年代之后,各种保健品礼盒开始出现了;到了二十一世纪,更昂贵的数码科技产品也成为新年货的代表。现在,生活逐渐富裕,物流更加方便,人们带回去的年货又发生了变化,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始终如一。

“什么礼物,都不如带他(她)回家”

“我叫张帆,老家陕西延安,今年25岁,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读研二。”

“我叫王思晨,浙江温州人,21岁,刚考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

张帆和王思晨相识于一场全国大学生党员活动,一位是潇洒的音乐才子,一位是娇俏的江南佳人,两人很自然走到一起,谈起了浪漫又熬人的异地恋。一年半之后,这段恋情就要结成正果,两人决定春节带上另一半回去见见爸妈。

“去她家过除夕,然后再回我家。”张帆提前一天从北京坐动车来到杭州,接上女友后两人一起去温州。春节上门拜见准岳父岳母,小张有点紧张,他准备了很多礼物给长辈,除了茶叶、白酒、化妆品,还有陕北粉条、红枣、油糕等家乡特产。

“马上就要变成老公了,这个‘礼物’孝顺吧。”王思晨挽着张帆,两只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亮,幸福都要满出来了。她也为对方的父母准备了温州鸭舌、酱牛肉、海鲜大礼包等特色礼物。

“带着他俩,我就是村里最幸福的外婆”

来自广西的苏阿姨一家都在外打工,因为疫情和工作,最近几个春节总是不能凑齐所有家庭成员。过个团圆年,是她这几年最大的心愿。“今年好了,都能回家,今天我带外孙先回去,过几天女儿女婿们再回家。”

大外孙六岁,穿着红色滑雪衣,背着明黄色小书包,蓝色小水壶斜挎着,手里还拖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小外孙才11个月大,在杭州出生,被苏阿姨用一块广西的传统背带背在身后。

红色的背带上绣着牡丹和蝴蝶,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最上面是“出入平安”。为了预防疫情,她还在宝宝的帽子上缝了一块透明塑料布当面罩。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瞧着来往的旅客,十分乖巧。

“车来了,车来了,再见,再见。”牵着大的,背着小的,在拥挤的人群中,苏阿姨有点紧张,握紧了外孙的小手。

儿孙绕膝是中国人对幸福最传统的定义之一,有两个可爱外孙在身边,苏阿姨就像包揽了团体双金的中国跳水梦之队,在其他人羡慕的目光里通过检票口,走路带风。

“外面再好也不如家里好”

丁艳艳老家是安徽亳州,在温州和朋友一起合伙开服装店。往年一年能存下10多万元,这几年疫情对生意影响挺大,只能勉强保本,明年回来打算转行做医美。尽管生意不如意,她还是托人买了一支野山参,打算回家泡一坛药酒孝敬父母。“想家,想吃妈妈包的粉丝豆芽包子。”

李大哥和小丁一样也是安徽人,在海宁帮人种鲜花。鲜花生意和蔬菜一样十分依赖物流,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交通防疫政策搞得他们没脾气。2022年一直到十月份,生意都没起色。还好,临近年关,鲜花突然卖得特别好。

“百合花一把十支,可以卖到90元,花球一个四五元。几百亩花基本卖光了,老板和我们就都放假了。”除了吃的穿的,李大哥还带了几十支自己种的百合花回家,老伴、儿女、孙子都已经在家等他了。“给孩子们看看,爷爷的劳动果实。”

这几年的疫情,令很多行业生意难做。人人都想衣锦还乡,但现实中还是普通人多,其实即便没挣到多少钱,家人都希望你回来。毕竟,外面再好也不如家里好。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