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缘何“落子”西安?
作者 谢雁冰 梁晓辉
5月的西安,2023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启幕在即——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这里举行。
这将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
这样一场重磅峰会缘何“落子”西安?西安与中亚有何特别渊源?
历史上,西安是延续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
2023年1月7日,西安城墙永宁门,游览城墙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图为从永宁门城墙上远眺钟楼。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正是由西安一路向西,绵延万里,将当时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联起来,开启了改变世界的文明交流史。
人们熟悉的张骞、法显、玄奘从这里出发,书写了一段段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沿着古丝绸之路,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胡椒、亚麻、香料、葡萄也来到中国。
今天,西安以市花石榴花作为城市符号,而石榴树正原产自中亚。见微知著,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谱写了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的壮丽诗篇,展现出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而过去30多年的中国与中亚国家交往,更有“黄金30年”之称。“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成为双方关系的凝练,地区交流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图为夜色中的西安钟鼓楼。张远 摄
而坐落于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一直深度参与其中,亲历和见证着中国与中亚的相知相亲、互融互通。
古之长安、今之西安,这座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的千年古都,也恰为今天“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2013年,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亚正是首倡之地。这一重大倡议的提出,使西安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交往的新篇。
当下的西安,一趟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出发,将大量“中国制造”商品运往中亚国家。
资料图:2022年8月31日,首趟中欧班列(土库曼巴希—西安)中药材专列抵达西安。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数据显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此集散,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合作,促进双向物流畅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流枢纽,如今的西安也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人文交流的枢纽。越来越多的中亚朋友热衷于到西安旅游、求学、生活。去年,中哈建交30周年之际,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也“落户”西安。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标志之一。坐落于其起点之上的西安,也不断续写中国与中亚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古和今、中与外,西安带给人十足的时空穿越感。连接历史与未来,西安更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张独特“名片”。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曾在西安建都,西安因此与雅典、开罗、罗马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
行走于今天的西安,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城墙、名扬天下的兵马俑、“高标跨苍穹”的大雁塔,又能听到格调古朴的安塞腰鼓、粗犷豪放的秦腔名剧……
悠悠文脉跨越千年,古都风华,此时正盛。
同时,西安亦是一座现代之城、未来之城。作为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其吸引力不仅体现在中国西部地区,也已经辐射到了中亚地区。”有专家表示,到西安看看现代化的水平,也能了解最真实的现代化中国。
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西安,因此成为古老而又现代中国的缩影。走近西安,也便走近了中国。
而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看,主场外交也通过“落子”不同城市,让世界看到一个丰富多元、饱含特色的大国形象。
近些年,桂林山水、武夷山下、帆船之都、黄山脚下小城,都成为中国外交的“世界会客厅”。
上个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除到访北京外,中方还特别安排了广州之行。白云山麓、南湖之滨,两国元首临水而坐,听悠扬古琴、论千年兴替。
再之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外界通过不同的城市风情,感受中国主场外交待客之道,体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气质,一睹东方大国的多元容颜。
随着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临近,西安也即将迈入“峰会时刻”。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年古都……中国主场外交的精彩篇章,由此再续。(完)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