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农有我”之志,为乡村振兴倾注青春活力

2022-11-03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宣讲员 邢之宁

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浙江大学乡村振兴学生宣讲队“00”后宣讲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我是浙大“00”后宣讲员,我们的宣讲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    乡村振兴学生宣讲队。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还没出校门的毛头小伙,会种地吗?会养猪吗?懂什么是乡村振兴吗?但我想说的是,YES!“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广袤无垠的乡野间蕴含着无数机遇与宝藏,正等待我们青年人大展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我作为一名涉农学科学子,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与我们的祖辈不同的是,我们不仅关注“种地”,更关注怎么“种好地”;我们不仅关心“养猪”,更关心怎么“养好猪”。

在我们学院常说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这不仅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千年传承,更体现了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而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因此,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通过推动校企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实现科技在产业上落地生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曾参与我院尹兆正老师的扶贫项目“让乌骨鸡变身金凤凰”,尹老师是景东彝族自治县科技特派员,着力打好“科技引领、品牌提升、模式创新”组合拳,通过系统选育,孕育了当地特色的乌骨鸡品种。一项因地制宜的技术能够助力经济腾飞,当看到本地人淳朴的笑容,我们更加坚信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仍然与当地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前往当地开展种质检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基础研究是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聚焦基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更有使命感的学习,是我立足学科,深耕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认为,推动好论文成为好模式、好农机,才能助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实现互通,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走入农业一线,在完成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乡村是我们的课堂,我们不仅是学习者、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服务者、贡献者。

我们学院的院徽上有一只奋蹄牛。习近平总书记也以牛为例,提出“三牛精神”。我们农业工作者应像奋蹄牛一样,“不用扬鞭自奋蹄”,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紧密结合。

作为三农队伍的一员,明年我将攻读生物学博士,扎实我的理论基础,丰富我的知识体系,在生命科学的领域继续耕耘,从事最前沿课题的研究,挑战卡脖子技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中,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把项目做实,把产业做优,用青年人该有的闯劲去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