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net/江南网荣誉出品 |
站在时间的节点驻足回望——今年以来,徐州认真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徐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改善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在“挑重担、扛重责”的奋斗进程中,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保障更有力 生活更安心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考验民生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因疫情冲击,群众生活遇到的新难题、新挑战,全市上下以更为热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惠及民生、温暖民心。
我们看到了速度——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向一线集结,到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主动亮身份、带头作表率,当好群众“守门员”“服务员”“贴心人”。
我们看到了力度——调配货源,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诊疗制度,解决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落实落细救助政策、统筹调度救助资源、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全力兜牢民生底线。
我们看到了温度——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成为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群众诉求的“主入口”,市疫情防控应急救助服务专班,妥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
惠民利民政策不断,民生保障真实可感。
家住云龙区子房街道的李女士不会忘记,疫情期间,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1000元临时救助金让她更加踏实,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
上半年疫情期间,全市民政部门共实施临时救助704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9.76万元、救助物资34.81万元。
同样踏实的还有贾汪区大泉街道的赵某,突遇家庭变故的他没有想到,更加完善的保障政策,成为驱除灰暗生活的曙光。
徐州创新推行的“信用+社会救助”工程,把个人诚信承诺作为判断社会救助准入的依据,简化申办流程,让赵某从提交申请材料、到临时救助金发放到手,仅用了5天时间。
……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市委工作会议要求,要格外关注关爱困难群众,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做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
对此,市民政部门表示,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将抓实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没有纳入视线的特殊困难对象进行动态排查、入库和隐患排除;
对入库的近26万特殊困难群体,利用系统生成“一报告两清单”,关注重点对象,全程有效帮扶;
对政策保障范围之外的群体,采取完善政策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兜底保障并常态帮扶;
针对低收入人口,重点监测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并将制定下发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帮扶政策。
筑牢民生之基,托起幸福底线。在“挑重担、扛重责”的奋斗进程中,徐州将持续提升“兜底”水平、丰富“基础”内涵、满足“美好向往”,描绘更加充实的民生底色。
饭碗端得牢 生活有奔头
8月13日,市人力资源市场人头攒动,徐州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前来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
张丽娜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她告诉记者,今天她咨询的几家参会单位都表示,入职当月即缴纳五险一金,另外每月还有车补饭补,“这个待遇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除了线下举办招聘活动,今年人社部门还将招工主战场延伸到“云端”。
系列“空中宣讲+网络招聘”活动,累计提供招聘岗位1119个、各类人才需求5123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沟通对接桥梁。
在招工的过程中,企业也能享受到诸多优惠政策:小微企业若招用毕业年度、离校2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会享受到社保补贴,市级就业见习基地招收毕业后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按照政策享受岗位补贴……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围绕“稳就业”“保企业”“惠民生”的工作主线,今年4月,徐州人社部门明确了11条惠企纾困措施。其中,实施失业保险金稳岗返还政策,是对企业真金白银地支持,也是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政策之一。
通过顶格落实稳岗政策、“免申即享”直接发放等措施,目前已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9亿元,惠及企业2.07万家。今年,受疫情严重影响的6470家中小微企业,还领取到了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802.8万元。
除此之外,徐州还为13家小微企业发放了社保补贴,共为就业见习的642人累计发放岗位补贴443.4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发放、顶格发放了首批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57.6万元,惠及225家企业、384名毕业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好“降、缓、返、补”等组合式稳企业保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培训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保障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以上。
对此,市人社部门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通过现场招聘、线上招聘、直播招聘、就业见习等方式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对于特殊困难就业群体,建立健全“出现一人、认定一人、帮助一人、稳定一人”的精细化分类帮扶和实名动态管理就业援助工作机制;
强化未就业人群就业指导服务,了解失业人员再就业目标,疏导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和压力,全力落实好一揽子就业及助企纾困政策。
在徐州持续推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程中,用一项项政策,浸润民生情怀;用一项项措施,见证民生温度;用一个个数据,考量幸福尺度。
福祉再增进 幸福更升级
铜山区黄集镇,距离市区乘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对需要血液透析的马先生来说,这就是一段“颠簸路”“折腾路”。“一大早就得起床赶车,到达医院还要排号,时间长不说,整个过程既吃不好也休息不好……”
今年2月,随着徐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郑集镇中心卫生院开设了血液净化中心,解决了马先生的烦恼。“骑着电动车就能到医院,透析完还能回家吃午饭。”没有了赶时间的焦虑,透析时的心情变好了,如今马先生身体也好了许多。
为人民谋幸福,绝不是一句口号,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
今年2月,徐州发布 2022年度为人民群众办好8类52件实事,内容涉及教育、就业、乡村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项紧扣民生的领域。
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观摩会强调,要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突出就业优先,抓好就业创业服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易涝积水点作为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之一,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8月13日,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调研中心商圈易涝积水点治理工作,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
今年,疫情冲击寒意阵阵,但不遗余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脚步从未停止。
解决家门口的“急难愁盼”——坚持把有限财力用到保障民生的刀刃上,扎实办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市区易涝积水点治理等民生实事,上半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7.7%。
筑牢家门口的坚实“医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经办服务网点,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112个乡镇(街道),2022年底将实现全覆盖。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年提档升级行动收官,211个卫生院(含非建制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6个建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85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将于秋季开学如期竣工,12所幼儿园完成省级优质幼儿园现场考察,新增四星级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4所,新增职业学校校舍28万平方米、学位1万个,开展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轮训教师6万人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市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改善上,扎实做好52项民生实事,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彰显出了徐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折射出了徐州更大力度抓作风转作风的决心,同时也传递勇于“挑重担、扛重责”,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努力创造更加过硬的发展成果的坚定信心,相信下半年,会有更多笑容绽放在人们脸上,有更多温暖流进人们心田。
记者 吴悠 郑玉倩
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net/江南网荣誉出品 |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