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net/江南网荣誉出品 |
10月28日,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苏州举行。(10月29日中国江苏网)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新发展阶段,要紧紧抓好实体经济这个解决中国经济关键短板的“牛鼻子”,开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新气象。
新发展阶段,顾名思义,发展是根本,是建设现代化,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是实体经济。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日益壮大的实体经济,持续筑牢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时之所需,势之使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练就以创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绣花本领”,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一批核心关键领域问题,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关键领域的卡脖子工程。特别是通过完善科创成果的转化和转让机制,补上产学研合作中的短板,强化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效果,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让实体经济“顶天立地”,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实体经济作出明确部署,强调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见,注重强化融合,会给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尤其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更好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越来越清晰地走进、渗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个产业的“必选项”,实质性地参与实体经济,并且开始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面对未来,需抓住后疫情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加快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链升级。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只要在实体经济发展内涵上下功夫破难题,牢牢把握好“做实做强做优”,就能练就实体经济的“钢筋铁骨”,为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夯实更强的基础。(日月明)
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net/江南网荣誉出品 |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